以下是我做单证以来沉淀的一些体会,也期待大家踊跃分享各自踩过的坑、总结的经验,让彼此的“避坑清单”更长、更全。
1.单单一致,四重交叉核对
收到业务排产单后,第一时间检查是否缺失交期、收货地址等关键信息;工厂报“货好”后订舱,再次确认客户资料、货物品名及数量,防止货走不完。
制作单证时坚持“四遍核对”:
• 初稿完成后自查;
• 转 PDF 后复查;
• 发资料给货代前再核对;
• 预录单与排产单相结合核对。
提单则与历史版本及排产单逐条对照,可显著降低差错率。
2.货款齐,再电放
坚持“发货前收全款”。若合同为提单副本后付尾款,务必在电放前确认尾款到账,杜绝“未付款即提货”的风险。
3.船开后,再付货代费
曾有票货因忘记客户尚欠尾款,就提前支付货代费用,导致担心货代电放,这样比较耗费精力。船开后、确认尾款到账,方支付货代费用,省心且安全。
不论日常操作还是“百团大战”冲刺,都必须把“谨慎”二字写进DNA——任何隐患,发现即掐灭,扼杀在摇篮,绝不给它见光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