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名字:河北亿圣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分享人:田怡龙
分享内容:
一、 黄金第一步:展会后的快速分类与整理 (24小时内)
展会一结束,不要放松!立即对客户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这是高效跟进的基础。
1. 客户分类:根据展会上沟通的深入程度、客户意向和规模,将客户分为A、B、C三类:
· A类客户(高意向客户):在展位上详细询问了产品规格、价格、MOQ,并明确了后续需求(如要求报价、寄样等)。可能是老客户或实力强劲的新买家。
· B类客户(潜在客户):对产品有兴趣,拿了目录和名片,进行了初步沟通,但未深入讨论具体细节。需要进一步培育。
· C类客户(普通问询者):只是路过、收集资料、或对单一产品有短暂兴趣的客户。可作为长期营销的对象。
2. 信息录入:将客户名片信息、在笔记上记录的沟通要点(客户关注点、特殊要求、后续承诺等)全部录入CRM系统或Excel表格中。确保每个客户都有对应的沟通记录。
二、 跟进流程与策略 (按时间线展开)
第1阶段:立即跟进(展会后24-72小时)—— “黄金72小时”
目标是提醒客户你是谁,加深印象。
· 方式:发送第一封感谢邮件。
· 邮件内容要点:
· 主题:清晰明了,如:Thanks for visiting us at Canton Fair - [Your Company Name]
· 感谢:感谢客户莅临展位。
· 提醒:简要提及双方在展会上讨论的主要产品或话题,帮助客户回忆。例如:“It was great discussing the new model of [产品名称] with you.”
· 附件:附上客户在展位上感兴趣的产品目录、规格书或公司介绍PPT。
· 承诺:如果展会上答应给客户提供报价或样品,告知对方你正在准备,会在不久后发送。
· 签名:完整的公司信息、你的联系方式及职位。
第2阶段:深入跟进(展会后1周内)
目标是提供价值,推动进入实质谈判阶段。
· 针对A类客户:
· 发送详细报价单(Quotation):根据展会谈及的细节,制作一份专业、清晰、条款明确的报价单。
· 主动提出寄样:如果产品适合寄样,主动提出免费寄送样品。这是表达诚意和展示质量的最好方式。
· 多种渠道联系:如果邮件几天未回复,可以尝试通过WhatsApp、LinkedIn或电话进行跟进。内容可以是:“Just want to follow up my email regarding the quotation for XXX. Have you received it?”
· 针对B类客户:
· 发送更具针对性的资料:例如,发送一份针对他们国家市场的成功案例、产品认证证书或测试报告。
· 提出开放性问题:可以询问客户对产品线的整体规划,或者是否有其他感兴趣的产品,以挖掘更深需求。
第3阶段:持续培育(展会后2-4周)
目标是保持联系,建立信任,不让客户遗忘你。
· 分享公司动态:分享新产品上线、成功出货案例、工厂新闻等。
· 发送行业资讯:分享一些有价值的市场趋势、行业报告,体现你的专业性。
· 温和催单:对于未回复的A类客户,可以发送一封跟进邮件,主题可以是:“Check about the quotation - [Product Name]”,内容询问是否有任何疑问,或者价格是否符合他们的预算。
第4阶段:长期关系维护(1个月后)
对于仍未下单的潜在客户,不要放弃。将其纳入公司的长期邮件营销名单,定期(如每月一次)发送产品更新和公司新闻,保持“存在感”。
三、 不同沟通渠道的运用
· 邮件 (Email):主战场。正式、规范,适合发送重要文件。务必专业、简洁。
· 即时通讯 (WhatsApp/WeChat):辅助利器。适合快速问候、发送产品小视频、确认细节,沟通更高效亲切。
· 电话 (Phone Call):终极手段。对于非常重要的客户,如果邮件迟迟未回,一个礼貌的电话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领英 (LinkedIn):专业形象加持。通过LinkedIn连接客户,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背景,同时展示你公司的专业形象。
四、 关键注意事项与常见错误
1. 不要群发邮件:务必使用邮件合并功能,确保每封邮件的开头都有客户的姓名和针对性的内容。群发邮件容易被标记为垃圾邮件,且效果极差。
2. 报价要专业:报价单应包含所有必要信息:产品描述、图片、规格、价格条款(FOB/CIF等)、付款方式、交货期、有效期等。模糊的报价显得不专业。
3. 附件的体积:首次跟进时,附件不要太大,以免被对方服务器拦截。可以先发PDF小样,需要时再发高清图或大文件。
4. 耐心与坚持:买家可能同时在和多家供应商比较,或者需要时间走内部流程。不要因为一两封邮件没回就放弃。有节奏地跟进,但切忌频繁骚扰。
5. 做好跟踪记录:每次跟进后,在客户管理系统里记录时间、内容和下次跟进计划,避免遗忘或重复询问相同问题。
总结:广交会后的跟进是一个系统化、个性化、且需要耐心的过程。核心在于快速响应、专业展示、持续沟通。通过有效的跟进,将最大化展会的投资回报,赢得更多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