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名称:河北朵利进出口有限公司
分享人:梁丽
分享内容:如何激活“僵尸”客户?
大家都会遇到一种情况:客户曾经很活跃,有询盘、有下单,但突然沉默了,不回邮件、不接电话,像“消失”了一样。这种客户我们称之为 “僵尸客户”。很多人看到僵尸客户,会很焦虑,甚至想直接放弃。但其实,这类客户往往潜力很大,只要策略得当,是可以重新唤醒并带来订单的。
在激活客户之前,先分析原因非常重要。客户不再回应邮件、电话,往往有以下几种原因:
价格原因
当时价格没谈拢,对方可能去找了更便宜的供应商。
或者他心里觉得你的价格不值得。
采购时机不对
公司没有预算,或者采购计划被延后。
可能当时他们公司还没需求,或采购周期还没到。
质量或服务问题
曾经合作过,但体验不佳:产品有瑕疵、发货慢、售后不到位。
客户内部变化
采购负责人换人,新人不认识你,或公司战略调整。
外部环境影响
汇率、关税、物流、疫情或经济波动导致采购暂缓。
被遗忘
客户每天收到成百上千封邮件,你的邮件可能没被看到。
重点:不同原因对应的策略不同,所以在联系之前一定要先分析历史沟通记录。
盲目联系客户通常效果不好,你需要先做好充分准备:
产品资料:新品介绍、参数、图片、短视频。
公司实力:认证证书(ISO、CE、RoHS等)、工厂车间照片、生产线视频。
客户案例:最好有类似行业、地区的成功案例。
市场信息:行业趋势、价格波动、竞争对手动态、物流运费情况。
A类客户:曾下单 → 优先激活。
B类客户:有详细询盘但没下单 → 适度尝试。
C类客户:只接触过或多年没音讯 → 低成本尝试。
客户公司规模、采购周期、采购负责人、决策链条。
客户行业特点、季节性需求、采购频率。
联系僵尸客户,不能生硬推销,需要找个“自然切入点”,让客户觉得你带来价值,而不是催单。
“我们这款产品升级了,更稳定、更环保、更适合市场。”
“通过了CE/UL认证,现在更容易进入欧美市场。”
“最近欧美对产品需求增长明显,很多客户都在补货。”
“运费下降了,采购成本比之前降低了10%。”
新年、圣诞、感恩节、客户国家的节日。
可以附带价值信息:“祝节日快乐!顺便分享新品资料。”
“最近汇率波动,很多客户采购成本上升,我们有一些优化方案,不知道您是否需要?”
Tip:切入点要个性化,体现你记得对方,避免群发模板。
客户不下单,往往怕风险。你可以:
小批量试单
提供样品
分担部分运费
思路是让客户敢于尝试,先“试水”,降低心理门槛。
客户拖延往往因为不急,给他们一点理由:
“本批库存有限,下个月可能涨价。”
“本月活动截止月底。”
客户不信你,就不敢下单:
分享成功案例
展示新客户合作情况
提供数据,如“今年我们出口欧洲的产品增长30%”
邮件不回 → WhatsApp / LinkedIn
WhatsApp不回 → 电话 / Skype
灵活切换渠道,增加触达机会
激活不是一封邮件就能完成,需要循序渐进:
| 次数 | 内容 | 目的 |
| 第1次 | 问候 + 行业/市场信息 | 试探客户活跃度 |
| 第2次 | 产品更新资料 | 提供价值 |
| 第3次 | 案例分享 + 小批量试单 | 降低试错成本 |
| 第4次 | 限时优惠/库存提醒 | 制造紧迫感 |
| 第5次 | 电话/WhatsApp跟进 | 更直接沟通 |
| 第6次 | 礼貌性收尾邮件 | 保持联系,留口子 |
这个过程就像“慢慢加热冰块”,循序渐进比猛推效果好。
邮件一看就是流水线模板,客户很容易忽略。
要体现“我记得你”,例如:“您之前问过XX产品,我最近正好有个更新想分享。”
前几次联系重点提供价值,不要总是“要不要下单”。
先建立信任,慢慢引导合作。
联系3-4次无回应 → 暂时放弃。
3-6个月后再尝试一次。
依旧无回应 → 列入低优先级客户。
| 周次 | 行动 | 目标 | 渠道 |
| 第1周 | 发送问候 + 市场信息 | 测试客户活跃度 | 邮件 |
| 第2周 | 发送产品更新资料 | 提供价值 | 邮件/WhatsApp |
| 第3周 | 分享案例 + 小批量试单 | 降低试错成本 | 邮件/电话 |
| 第4周 | 限时优惠/库存提醒 | 促进下单 | 邮件/WhatsApp |
| 第5周 | 电话/WhatsApp跟进 | 更直接沟通 | 电话/WhatsApp |
| 第6周 | 礼貌性收尾 | 保持联系 | 邮件 |
这个表格按时间线有条理地操作,避免盲目跟进。
激活僵尸客户,需要耐心和长期思维:
客户不是故意不理你
他们可能真的忙,或者暂时没需求。
外贸是长线活
今天的僵尸客户,半年后可能突然下单。
被拒绝也正常
总比石沉大海好,你至少知道客户真实情况。
保持专业和礼貌
即使客户不回应,也不要表现出焦躁或抱怨。
激活僵尸客户,关键在于:
先分析原因 → 价格、时机、服务、公司变化、外部环境。
充分准备 → 产品资料、公司实力、市场信息、客户案例。
自然切入 → 产品更新、节日问候、行业资讯、关心式沟通。
循序渐进操作 → 先提供价值,再小批量试单,最后促成下单。
多渠道触达 → 邮件、WhatsApp、LinkedIn、电话。
心态建设 → 耐心、长期、专业。
只要策略得当,很多僵尸客户是可以唤醒的,尤其是曾经下过单的客户,他们最值得投入心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