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赛程过半,我们都在为完成甚至超越目标而努力。当我们盘点客户,绞尽脑汁思考哪些客户可以争取订单来帮助我们达成目标时,就会切身体会到,拥有一些大体量的客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迅速的达成目标。当然这不只是限于我们的百团大战,在我们整个外贸生涯中,更好的筛选与自身更匹配的客户群体,包括一些大客户群体是非常重要的。
平时在繁杂的外贸工作中,我们会被一些琐事,订单跟进,客户设计,发货等一系列事情占用时间,当来了询盘或者有客户催促询价时,我们更倾向于及时回复跟我们互动紧密的客户。 但是,客户选择,绝非“捡到篮子里都是菜”,匹配是关键。筛选客户以及学会如何筛选与自身更匹配的客户群体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工作。
用80%的时间去研究和筛选那20%真正匹配的潜在客户,而不是广撒网。
筛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深入思考:
1. 战略匹配度:这是基石,决定了合作能否长久。
我们的核心优势 vs 客户的核心需求:
我们公司擅长什么?是研发设计能力强?是规模化生产且成本控制极致?是质量体系严格(如拥有行业顶尖认证)?是配合度高、反应速度快?还是专注于某一细分品类?
客户最看重什么? 品牌商看重设计和质量;大众商超(如Walmart, Tesco)看重极致成本和稳定的供应链;高端商超(看重环保、有机、 ethical sourcing(道德采购)。
我们可以做的:列出我们的3大核心优势。然后去深入研究目标客户的网站、年报、社会责任报告、产品线甚至高管访谈,判断他们的采购价值观。让你的优势恰好是他们的刚需,这是最高级的匹配
2. 业务匹配度:这决定了合作是否顺畅、有利可图。
体量匹配:对方一个订单的量是否在你的“舒适区”上下?远低于你的产能是浪费,远超出你的产能则存在巨大的交付风险。要评估你的最大承接能力。
利润率匹配: 大客户通常压价很狠。你需要精确计算:接他们的订单,扣除所有成本(包括更高的管理成本、验厂成本、第三方检测费用等)后,净利率是多少?是否值得投入资源?不要为了一时的“大客户”光环做亏本买卖。
流程匹配:对方是否有复杂的流程?(如严格的验厂、合规审计、漫长的付款账期、使用特定的EDI系统对接)。你的公司是否愿意并且有能力适应这套流程?这背后是巨大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产品匹配: 你的现有产品线是否能覆盖他们的主要需求?是否需要为对方开发大量新品?开发成本和风险如何分摊?
3. 文化匹配度:这决定了合作过程中的幸福感。
沟通风格: 对方是专业、高效、尊重型的,还是强势、压榨、傲慢型的?可以通过前期接触、行业口碑侧面了解。
商业道德: 对方在付款上是否守信?是否尊重供应商的知识产权?
在接触初期,对方的采购或业务联系人回复邮件的专业程度、解决问题的态度,都是重要的观察窗口。一次不愉快的询盘处理,很可能预示着未来合作的艰难。
在筛选流程上,建议我们可以从如下几点出发:
1.建立客户画像: 将以上维度量化,为你心中的“理想客户/理想大客户”打分。
2.名单研究与初筛: 通过行业展会、B2B平台、海关数据、LinkedIn等渠道获取潜在客户名单,用你的“画像”进行初步筛选。
3.背景深度调查: 对筛选后的客户进行深度调研(财务健康状况、近期新闻、供应链动态、现有供应商评价等)。
4.试探性接触: 过专业的开发信或展会上的面对面交流,进行测试,感受对方的真实需求。
5.内部评估: 定期与团队(经理、跟单、采购)一起评估新接触的大客户,从各个角度判断匹配度,集体决策。
当然与一些体量大的客户合作,不是一蹴而就,前期投入大、周期长、决策链复杂。需要我们长期铺垫,耐心去养。但是,这也是一个相互成就的过程。它不仅能带来稳定的订单,更能倒逼我们自身在管理、技术、质量上实现全面升级。同时,我们作为业务员,永远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即使成功合作了一个大体量客户,也要持续开发其他优质客户,以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议价能力。
选择匹配的客户,省下精力服务好现有客户,反而会带来惊喜。
期待我们所有人在百团大战里突破自己,勇创佳绩。 在外贸这片浩瀚的海洋里,保持热爱、持续学习,相信我们可以持续远航,征服属于自己的每一个星辰大海!